
上點(diǎn)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14章:打樁
叔侄倆都站在湖邊,看著渺無邊際的湖水。三叔劉詮對劉瓔說:“這湖邊沿岸難于防范,我在為此發(fā)愁。你不是說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焼幔课业挂纯茨阌惺裁锤咭???/p>
劉瓔說:“三叔,既然船只到處都可以靠岸,那您看那些船為什么都靠在碼頭上呢?”
包家寨有碼頭,碼頭上總是有船只,這些船大都是漁船。俗話說: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,湖水里有魚蝦,這就是生計,不少人就靠打魚為生,村里就有幾戶漁民。即便不是專業(yè)漁民不少人也有小船下水捕撈魚蝦。除了漁船之外偶爾也有販賣貨物的商船,他們帶來山南海北的貨物,甚至還有西洋貨,同時收購這里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、山貨、水貨。劉家的到來更是繁榮了路碼頭上的交易。因為劉家比普通村民更富裕,需要的貨物多。碼頭周圍就是自然形成的小市場,總是人來人往的不斷。
聽劉瓔提這樣的問題劉詮心想到底是小孩子,這么淺顯的常識都不知道,他做叔叔的要好好教導(dǎo)他。于是他說:“建碼頭要選水深的地方,還要清理淤泥,疏通航道,讓大船能靠岸。如果水深不夠,挖淤泥用工太多不劃算的時候,就要修棧橋了,就是把停船的碼頭向深水處延伸。這道理懂了吧?你小子也學(xué)著點(diǎn)?!?/p>
劉瓔面上顯得很恭順,擺出虛心學(xué)習(xí)的樣子。聽完這話,他又說道:“三叔說的道理我懂了,也記下了,謝謝三叔教導(dǎo)!我還有疑問:除了碼頭別的地方船只不能靠岸,那賊人又怎么能在不是碼頭的地方處登岸呢?”
劉詮白了他一眼,覺得越問越不像話了。他此時倒是來了教導(dǎo)侄子的耐心,他說道:“大船是不能隨地靠岸,可賊人有小船??!你看那邊不是停個小船嗎?小船吃水淺,有一尺深的水也能過來。這湖岸再淺也有兩三尺深吧?小船當(dāng)然就可以靠岸啦?!?/p>
劉瓔再問:“三叔,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水變淺呢?讓他們小船也過不來,讓賊人只能淌水過來。賊人在水里我們在岸上不是想怎么收拾他們就怎么收拾嗎?”
劉詮笑了:“凈說傻話,這一大片水要填土填石頭嗎?這要多少人工???你永遠(yuǎn)。。。。。?!?/p>
不過劉詮自己說著說著也說不下去了,臉上的笑容慢慢散去,竟然愣在那里。
愣了一會,突然想明白了:“好小子!真有你的!”
說著劉詮一哈腰吧劉瓔抱起來,轉(zhuǎn)了一圈,舉得高高的,逗得劉瓔咯咯的笑起來。來了個叔侄親密游戲。
呵呵,劉詮想到了什么?就別打啞謎了,我們揭曉答案吧,就兩個字:打樁。
在不希望船只通過的地方往水底打木樁,是暗樁,水面上看不到的,木樁頂部到水面的距離多少就要看需要阻擋的船。比如現(xiàn)在的情況要阻擋小船,那么樁子與水面的距離就要小于一尺,或者與水面一平。如果不拔掉樁子船只是過不來的。
為什么劉詮很快就想到了打樁呢?因為這個辦法很古老了,歷史上的記載可是不止一次。在江河湖海的古戰(zhàn)場上是常用的手段,為了阻止敵人的船只會在江河里邊打木樁。作為讀書人,劉詮當(dāng)然知道,這幾乎是歷史上的常識,除非不讀書,也不知道歷史故事的人。因此劉詮只要稍微用心自然就會想到。他來到包家寨的這些日子里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,可能是鉆了牛角尖,思緒不夠開闊,一時想不到罷了?,F(xiàn)在一經(jīng)提醒也就想到了。
隨后劉詮說道:“我還有事,先走了。你也早點(diǎn)回去,不要太貪玩。回頭叔叔給你弄好吃的酬勞你?!?/p>
說完,一溜煙地跑了。應(yīng)該是去籌辦打樁的事去了。
對此時的施工水平而言,打樁工程量也不小,總需要一幫人去干?,F(xiàn)在護(hù)莊隊有幾十號人,正好干這個事。
包家寨位于山區(qū),由于氣候原因,山林茂密,只要有人手,木樁材料不愁。當(dāng)然了,林木也是有主的,需要花錢買,并不是隨便砍伐。劉家自己就是大戶,自己家也有山林。
說干就干,沒過幾天,碼頭上堆積了好幾個木材垛,最細(xì)的也有兩三寸,粗的有半尺多,長度都在五尺以上,這些就是準(zhǔn)備打到水里的木樁。
龍澤湖本來就是沼澤性質(zhì)的,是水流沖擊而成,它的湖底都是淤泥,因此打樁很容易。
包家寨村子太小,船只少,經(jīng)過挑選,適合打樁的只有三艘小船,護(hù)莊隊就征用了這三艘小船開始打樁。打樁的位置是經(jīng)過勘察劃定的,到岸邊平均距離150多步(150步約合200米)。
古代所說的“步”是雙腳各邁一次,合1。3米。只邁出一足為跬(kui),所以有“五尺為步”之說。當(dāng)然古代的“尺”與現(xiàn)代也不是一個標(biāo)準(zhǔn),準(zhǔn)確計算,古代一尺等于260毫米。
劉瓔還是天天上學(xué),可是劉詮因為擔(dān)負(fù)著防務(wù)的責(zé)任,事情多,所以暫時沒有上學(xué),這樣一來吳先生就只有一個學(xué)生了。時間依然是半天,下了課劉瓔經(jīng)常來到碼頭上看熱鬧。他看到壯丁有站在水里的,有站在船上掄著錘子打樁的,很忙碌。
他們所用的大鐵錘也是五花八門,有使用一節(jié)木樁安上錘柄當(dāng)木錘,也有鐵錘。他知道這些大鐵錘是他三叔使人買來的,三叔說過:這地方偏僻,買個工具也很費(fèi)勁。
別管什么工具吧,能把樁子打進(jìn)泥里就行。淤泥本身就有附著力,木樁打下去容易,拔出來可就難了。所以盜賊來犯時,急切之間是沒辦法把木樁拔出來的,推倒或者鋸斷都不容易。所以這些木樁就是難于逾越的障礙。
小孩子都有愛看熱鬧的心理,看了還喜歡模仿,不是小孩新歡過家家嗎?那就是在模仿。
劉瓔的跟班小雨10歲了,是個半大孩子,正是貪玩的年齡。他看著打樁的場景就不安分了,看到碼頭上有小船就想上船,過去看個究竟。他還是知道自己是有職責(zé)的,要跟著小主人伺候,他不敢一個人就跑去玩。于是他就拿話攛掇劉瓔:“大少爺,咱們也上船去幫忙唄?”
劉瓔哪能不知道小雨是貪玩呢?劉瓔自己倒是不貪玩,可是他也想實(shí)地看看打樁的情況。
于是他們兩個小孩找了一條沒人的小船,小雨扶著劉瓔上船了說:“大少爺坐穩(wěn)了。”水邊的孩子都會用船的,小雨就很熟練,他解開纜繩拿起篙來一撐,船就離了碼頭。
以劉瓔的身份,船主就算看到了也不能說什么。
到了打樁的地方,劉瓔看著船篙入水的深度,說明水很淺,只有兩三尺深,水下是淤泥,這情況打樁很容易。在近處看得清楚,打好的木樁是兩排,排列很密集,間隔不足一丈。有了這兩排木樁,小船就休想通過了。
劉瓔從打樁的位置向岸邊看去,兩百多米的距離也不近,岸上的人和物都能看清,可是看不清細(xì)節(jié)。比如人物可以看清四肢,可以看到人們在做什么,但是五官表情完全看不清的。
假如是土匪企圖登岸,這么遠(yuǎn)的距離如果不是乘船,下水游泳或者蹚水過去,在水中的人行動緩慢,沒有進(jìn)攻的能力也沒有反抗的能力。這種情況對于防御者來說,打擊水里的賊人就很容易了。
這樣一來基本上杜絕了隨意靠岸的可能性,碼頭就成了唯一可以??看坏前兜牡胤搅?。對于防御者來說,縮小了防御的范圍,也就降低了防御的難度。
劉瓔也想到自家還有三門炮呢,而且虎蹲炮很小,移動很方便,只要保持足夠的警惕,沿湖的這一面防御能力還是很強(qiáng)的。
他們乘小船靠近現(xiàn)場,近距離看著打樁作業(yè)讓小雨和劉瓔有點(diǎn)害怕。他們看到很有分量的錘子輪起來打在木樁上,可是在水里木樁的旁邊還站著人呢,水中的人用手扶著樁子。鐵錘一下一下的打,水面上樁子越打越矮,到樁子沒入到水面以下的時候上面還要加上一節(jié)木樁以傳遞錘擊的力量,避免錘子打到水里。這都是需要有人扶著木樁。
看到這樣的場景,讓兩個小孩子感到害怕。那錘子要是打到扶木樁的人可是不得了。
他們不敢再看,劉瓔對小雨說:“不看了,咱們回去吧!”
可是小雨還沒玩夠不想就回去,他對劉瓔說道:“大少爺,咱們?nèi)ツ沁呩烎~吧,今天釣魚肯定容易。因為這邊在打樁,魚都嚇跑了,我們轉(zhuǎn)過那片蘆葦,魚就會多。”
說著,小雨指一指船艙里的釣魚竿,工具都是現(xiàn)成的。
釣魚?這主意不錯,前世的劉瓔就喜歡釣魚。想想那一世去釣魚可是不容易,要開著車跑好遠(yuǎn)的路,還要花錢買門票。于是他很高興地同意了。
“好!咱們?nèi)メ烎~?!?/p>
未完待續(xù)。
——第14章完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