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點眾小說APP
體驗流暢閱讀
第四十三章 北弓槍聲(一)
拉創(chuàng)?戰(zhàn)斗之后,青挺隊又接連打了好幾個漂亮的伏擊。前來投奔青挺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,隊伍規(guī)模得到了迅速的擴張。
按建制集中的青挺隊員人數已經增加一百六十多人,擁有輕重機槍各兩挺、步槍一百三十余支、短槍二十余支,成為一支頗具規(guī)模的學生軍。根據形勢的發(fā)展,經青挺隊原領導班子集體研究,決定擴大青挺隊的建制組織,將“柳江青年抗日挺進隊”擴編為“柳江青年抗日挺進大隊”,隊伍分編為三個中隊,原來的“青挺隊”改為第三中隊,作為直屬主力部隊,由大隊長石寶兼任,第一、第二中隊以大榮、六道的青挺隊員為骨干隊員組建,另外,在三都和盤龍,分別由韋炳山和韋啟富各組織一個十多人的小分隊。
“青挺大隊”初步建立了以成團為中心,南起柳邕公路,北至黔桂鐵路,西接宜州、忻縣連線的抗日游擊區(qū),進可以攻擊威脅大榮、拉堡以至龍城郊區(qū),退可以有廣闊的山區(qū)腹地的回旋余地。
然而,隊伍擴大后,隊員們的素質和能力卻是個大問題,不少人的流寇主義和自由散漫的思想卻比較嚴重,各分隊長們的意見也不盡相同,這樣不利于更好地打擊日寇。于是,柳生向大隊長石寶建議,青挺大隊先統(tǒng)一開往北弓村進行集中整訓,重點加強隊員的基本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。
崇山峻嶺中的北弓村,每天天未亮,青挺隊員們便集中在訓練場上,隊長石寶親自帶領大家一起進行射擊和刺殺練習,之后,政治部主任柳生和韋開盛分別給隊員們上時事政治課。
“同志們,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,今年二月以來,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取得了節(jié)節(jié)勝利,簽訂了《雅爾塔協定》,美軍占領了馬尼拉,蘇聯軍隊占領布達佩斯,美國軍隊與日軍展開了硫磺島戰(zhàn)役,在國內,華南抗日游擊隊以湘粵桂邊為主要發(fā)展方向展開春季攻勢作戰(zhàn),還有八路軍、新四軍的隊伍都在各個地區(qū)展開了向敵后挺進的斗爭,鬼子的末日就要來臨了。我們一定要樹立殺敵保家鄉(xiāng)必勝的信心。大家說有沒有?”柳生越說越激動,右手所致成拳頭懸在了半空,雙眼熱切地注視著臺下的隊員。
“有!中國必勝,日本必??!”隊員們鏗鏘的回答在山谷里回響著。
“好!”柳生拍著雙手,臉上露出滿意笑容,像春天里開滿田垌的紫云英。
然而讓人沒有料到的是,隊伍集中后還是暴露了許多突出的矛盾,由于軍需給養(yǎng)供應不上,對于大部隊活動十分不利。經柳生提議,十天后天,隊伍決定以各中隊為單位,返回原來駐扎的地區(qū),采取以分散為主、集中分散相結合的辦法,以小組武裝活動的形式,與當地群眾一起相機打擊敵人,同時保留第三中隊為基本骨干武裝,由北弓村轉移到大榨屯建立秘密基地,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敵斗爭的活動。
正值春耕時節(jié),百姓們忙于抓緊播種,駐扎在大榮的日軍看到有機可乘,又糾集了部分兵力蠢蠢欲動,意欲騷擾北弓村一帶的老百姓。
這些天來,在北弓村駐守的青挺隊員們整天忙于訓練,由于給養(yǎng)困難,沒能吃過一餐飽飯,只能靠少量的玉米糊糊充饑,一個個又累又餓,骨頭都快散架了。柳生便與隊長石寶商量,是不是先把隊伍神不知鬼不覺地拉回水靈村熊家大院去,趁便好好犒勞犒勞,也給大家喘口氣放松放松。
“那好吧,只要不暴露目標,我同意你的意見?!笔瘜氁灿X得長久在北弓村耗著不是個辦法。所謂用兵一時養(yǎng)兵千日,還是把隊伍養(yǎng)得兵強馬壯才有戰(zhàn)斗力,才能打得了勝仗。
隊員們一聽說要回水靈村熊家大院,頓時歡呼雀躍起來,高興地問柳生:“主任,我們真要回水靈村,回熊家大院去?”
“對的?!?/p>
“這回總算可以吃上飽飯,睡上好覺了!”隊員們的臉上掛滿了美好的憧憬。經過這些天的艱苦磨練,他們太想吃頓飽飯睡個安穩(wěn)覺,好好享受享受了。
“我再三強調,大家一定要記住,我們這次是秘密回去,誰也不能透露消息,這是紀律,聽清楚沒有?”
“聽清楚了,保證保守秘密!”
這天深夜,在北弓村駐守的青挺大隊主力三中隊,趁黑回到了水靈村熊家大院,準備短暫休整。
“咚咚咚——”夜幕掩蓋下,熊家大院的側門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。
“誰呀——”良久,門內有人警覺地問道。是看守院門的老韋,熊家忠實的老長工。
“我,柳生??扉_門?!绷穆暬卮鸬?。
門吱呀一聲開了,隊伍悄悄進了院。
“真是少爺啊,隊伍也帶回來了?!崩享f一臉的驚喜。
柳生緊緊握著老韋的手:“辛苦你了老韋叔?!?/p>
“我不辛苦,你們才辛苦呢?!?/p>
老韋在前面引路,四十多人的隊伍一起貓進了炮樓。
“我娘還好吧?”柳生問老韋道。
“托老天爺的福,太太好著呢。就是這些天來,老擔心著你們,成天在家里念叨。要不要現在去稟告太太?”
“不要驚動我娘了。老韋你想辦法給大家弄點吃的吧,這一路上餓壞了?!绷愿磊s緊去做飯。
“哎,少爺你們稍等一下,我去找伙房師傅下點面條給兄弟們填肚子先。”老韋說罷便折到伙房去了。
老韋前腳剛離開,董惠珍就摸打著過來了。原來,這位思念兒子的熊家太太根本沒有入睡,自打柳生一進門,她就知道是自己的兒子回家來了,趕忙披衣起床,叫上房中的女傭小翠,尋聲而至,正好聽到柳生說不要驚動他娘。
“回家來都不告訴你娘了?”董惠珍說著顫顫巍巍地跨進了炮樓。
“娘,你怎么起來了?小心著涼呢?!绷锨耙话逊鲎《菡洌埶诎宓噬?,脫下身上的呢子大衣,給母親披著。然后陪她一起坐下。
“柳生,你們回來了多少人?”看著黑壓壓擠滿炮樓的戰(zhàn)士們,董惠珍握住柳生的手一邊不住地摩挲,一邊側臉問道。
“四十多個呢,全回來了。”柳生湊近母親的耳朵。
“回來就好——這回不再往外去了吧?”董惠珍繼續(xù)問柳生。
柳生在母親的手上輕輕一按:“娘,打仗呢,哪有不往外去的?”
“哎,也是呢,都怪娘糊涂了,打仗哪能呆在家里噢?!闭f著便自顧哂笑起來,臉上不由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愁云。
不一會,老韋提了一大桶面條進來,請大家吃夜宵,
“弟兄們,趁熱吃面條,吃了面條好休息——”老韋熱情地打著招呼。
“有吃的了!”聽到老韋的召喚,剛剛還困頓得哈欠連天東倒西歪的隊員們立即來了精神,一骨碌爬起來,爭相往老韋這邊湊過來,一下圍成了一個大圓圈,把老韋牢牢地擠在中間。
“別急別急,人人都有呢。”老韋一見這陣式,心里不淡定了,看樣子,這幫戰(zhàn)士是真的餓壞了。
董惠珍看著戰(zhàn)士們狼吞虎咽的樣子,憐愛地感嘆著:“這幫孩子,吃飯都像打仗一樣啊,正是長身體的年紀呢——也不知要到哪時才得安然!”
“娘,很快了,鬼子現在已經到了窮途末路。秋后的螞蚱,蹦跶不了多久啦。”柳生一邊嘩嘩地吃著面條,一邊寬慰嘆息的母親。
“但愿吧。日本人走了,娘就不用這樣為你們擔驚受怕了。可這日本人一天不走呀,娘的心就一天放不下來。你說,他們什么時候才肯走呢?”董惠珍有些茫然無措。
“大娘,您放心吧,鬼子不肯走,我們就用槍把他們趕走,不回他們的東洋,就送他們去見閻王爺!”隊員們“嗖嗖”吃著面條,不住地拍著胸脯,打起了包票。
董惠珍知道戰(zhàn)士們說的都是意氣話,其實他們自個兒心里也沒有底,也不知道這仗要打到什么時候才算完,隊伍都才剛剛拉起來,任重道遠啊。但戰(zhàn)士們那股子英雄氣慨是她喜歡的。
董惠珍交待老韋去給戰(zhàn)士們墊鋪蓋,好讓大家吃飽了趕緊休息,都辛苦一天了。
“多鋪點干爽的新鮮稻草在底下墊著,睡著暖和一些?!?/p>
隊員們吃飽喝足,熱切地與董惠珍道了晚安,帶著滿足入睡了,一會便傳出響亮的鼾聲,一個個進入了甜蜜的夢鄉(xiāng)。
天尚未亮,有暗哨來報:發(fā)現大隊鬼子正從大榮方向往成團而來。
“同志們趕快起床!”隊員們被從夢中叫了醒來。
“還沒睡夠呢!”年紀最小的覃順來揉著惺忪的眼睛,嘟嚷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