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,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6 ,www.色午夜.com,国产av第一次处破,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

戰(zhàn)國全4冊更新時間:2024-10-14 21:54:16
釋放閱讀上一章
戰(zhàn)國全4冊

點眾小說APP

體驗流暢閱讀

第3章

談兵

荊軻騎著小馬回到馬服君府的時候,天色已晚。

他徑直穿過宅邸的大門,朝著書房走去。從市場上回來之后到書房匯報情況已經(jīng)成了他每日必行的事務(wù)。

從小跟著兄長在臨淄市集上討生活的荊軻,立志有朝一日定要揚(yáng)名天下。正是抱著這個志向,無望成為齊國稷下之首荀卿弟子的荊軻,轉(zhuǎn)而跟著曾經(jīng)的稷下兵家首席弟子馬適來到了趙國。本以為跟著馬適會有一番作為,誰知到了趙都邯鄲,竟然還是跟以前一樣每日流連在市場之內(nèi),這是荊軻毅然離開齊國之時萬萬沒有預(yù)料到的,簡直讓他把腸子都悔青了。

“你喜歡逛市場的話,自己去不就好了?”他記得自己當(dāng)時是這么反駁對方的。

“律法上禁止貴族進(jìn)入市場。我這也是沒有辦法。”對方似乎早有準(zhǔn)備,笑得一臉的不懷好意。

用貴族的身份當(dāng)擋箭牌?哼!根本就是借口。

荊軻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。

曾在齊國稷下學(xué)宮求學(xué)的馬適是邯鄲大商人之子,因為對兵法癡迷,不顧父親留下的產(chǎn)業(yè)遠(yuǎn)道齊國,拜師在稷下的兵家門下。三年間作為兵家的首席弟子,他還以“稷下習(xí)生”的身份任職于臨淄的市場,將整個市場做得風(fēng)生水起。荊軻記得臨淄市場上的質(zhì)人犀仲大人曾經(jīng)感嘆過,說馬適是一名天生的商人,可惜他終究不是一位屈居于市場之人。

“不是屈居于市場之人是什么意思?”他問犀仲。

“市場上來來往往這么多人,人頭攢動,分不清你我。倘若一般人沒于其中,便如一滴水融入大海,難覓蹤跡。但是那位稷下生不同:身在江湖之中,心在廟堂之上。即使藏身市場人海之中,也無法掩蓋他身上那股大人物的氣質(zhì)。”

“哦?”他歪著腦袋,對犀仲的話似懂非懂。

犀仲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,接著又說了一句。

“荊軻,你也跟他一樣,不是這個市場能留住的人啊……”

自己和那個人一樣?犀仲的意思是那個人可以帶自己離開市場嗎?

荊軻是因為犀仲的話才開始注意馬適。他當(dāng)初以為馬適是一位有著商人氣質(zhì)的平民,既然他所信任的犀仲如此評價他,或許有朝一日他會成為犀仲口中的大人物吧。跟著馬適到了趙國之后,荊軻才發(fā)現(xiàn)事實與他所想的正好相反。

馬適本來就是個大人物,他的真實身份是趙國大將軍趙奢之子,趙括。這個事實著實讓荊軻震撼了很久。

從小在市場中長大的荊軻,可以不知道孟嘗君、平原君之名,卻不能不知道趙奢這個名字,因為他竟然以少勝多打敗了天下第一強(qiáng)國——秦國。

荊軻對秦國的最初印象來源于兄長的描述,每當(dāng)他的兄長提到秦國時口中最頻繁迸出來的就是四個字:虎狼之國。除此之外,荊軻還從來自于韓魏楚的商人們那里聽到了不少關(guān)于秦國的可怕傳聞。在幼小的荊軻想象中,秦國人全部是可怖的樣子,長著老虎的頭、狼的身子。他們組成的軍隊,殘忍而勇猛,所到之處,攻無不克,戰(zhàn)無不勝。

幾乎在每一個男孩心中,都住著一位大英雄。在年幼的荊軻心中,那個英雄的名字就叫做趙奢。即使稍微長大之后,荊軻知道秦國人也和他們一樣長著人的樣子,他對趙奢這個名字的崇敬之情也完全沒有減弱。

荊軻做夢也沒有想到,在臨淄市場上遇到的馬適,竟然就是那個趙奢的兒子。趙奢去世之后,他繼承了父親馬服君的爵位,也就是說,馬適其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貴族。生于兵家,卻沉迷商道,在齊國以馬適的身份混跡于市場之中?;貒?,對市場仍念念不忘,甚至還讓荊軻代替他每日到市場上游逛。

如果犀仲大人知道真相,一定會很失望。那家伙根本就是身在廟堂之上,心在江湖之中。說不定地下有靈的趙奢將軍見到兒子這個樣子,也會很失望吧?

荊軻如是想到。

“喂?在想什么呢?”一張大手在他眼前晃了晃。

抬眼看了看眼前那位身穿華服,腰間別著五彩絲線香囊的俊朗男子,荊軻沒好氣地將今日在市場上的見聞一一匯報完畢,轉(zhuǎn)身正要走,卻被對方叫住了。

“你說對方將那匹小馬送給你了?”

“是啊?!?/p>

荊軻語氣里的理所當(dāng)然就好像對方贈送給他的僅僅是一枚價值不高的銅幣。在邯鄲,一匹兩歲小馬的價格相當(dāng)于一個中戶人家半年的收入。趙國人一向慷慨豪爽、以武為尊,那馬販子對荊軻頗為贊賞,最后竟將那匹小馬贈給了荊軻。

“據(jù)說還有千里馬的資質(zhì)?”

“馬販子是這么說的?!?/p>

“你先把小馬牽到龍煙所在的那個馬廄里。有空我倒要去看看是否真的是匹千里馬。”

馬服君府的馬不在少數(shù),根據(jù)馬的品級分為上中下三等,因此馬廄也相應(yīng)分為三等。龍煙是趙括在齊國稷下時所得的一匹北地的胡馬,按照品級來說,可謂千里馬中的千里馬,即使在趙國也難找出一二。像龍煙這種上上等的千里馬自然是在一等的馬廄。荊軻帶回來的小馬,能夠和龍煙同入一個馬廄,絕對是莫大的榮耀了,不過荊軻聽聞此言,卻是不耐地撇了撇嘴。

犀仲大人說他是一位天生的商人,而商人在給予的同時總是會想著從對方身上再拿回點什么。荊軻知道,那家伙一定還有下文。

“你順便把龍煙給我牽來,我要出趟門?!?/p>

果然,他就知道不會有平白無故的好事。說是順便,其實根本就是想讓自己給他牽馬。

“王全呢?”

平時負(fù)責(zé)給趙括牽馬的都是王全。

“他有別的事處理,不在府中?!?/p>

“切!”

荊軻悻悻地走出書房,簡直把他當(dāng)下人使喚嘛。在趙國的這兩年,如果不是跟著那家伙多少還能學(xué)點騎術(shù)和劍術(shù),恐怕他早就跑回齊國了。

===========

邯鄲平原君府。

房間四壁掛著紅色絲質(zhì)帷幕,帷幕間垂著裝飾用的青玉璧,角落里一只做工精巧的鎏金博山銅熏爐。圓形的承盤內(nèi)趴著大龜,龜背上馱著單腿而立的仙鶴,雙翅微張,曲頸向上,喙中銜著細(xì)長的爐座,托著半圓形的爐身。其上是博山形爐蓋,層巒疊嶂,有靈猴攀援、雙鹿追逐、熊羆相斗之形,最頂端的山峰中一羽衣仙人的身影若隱若現(xiàn)。群山起伏間升起裊裊輕煙,混合著高良姜、辛夷、香草等氣味的異香彌漫在整個房間中。

靠著房間內(nèi)一張長方形的大木案,兩個人正在進(jìn)行一番密談。其中一人看起來只有二十五六歲,眉目疏朗,身長七尺九寸,腰間系著五彩絲線香囊,一邊在木案上用手比劃一邊說著什么。另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側(cè)耳傾聽,偶爾插上一兩句。

他年齡大約四十歲,頭上戴著金冠,身上是彩繪云龍紋的錦袍,腰間垂掛著一串用紅色瑪瑙珠穿連起來,主要由五個形狀相同而大小遞減的白玉玉璜組成的配飾。

再看那方案之上,竟是鋪著一幅羊皮,其上描繪著一些彎曲起伏的線條,線條或呈山脈之狀,或呈水流之狀,中間夾雜著一些方形圓形的圖案,旁邊有文字注釋,清晰可辨。

“廉將軍在長平布置了三道防線,由西向東分別為第一線的老馬嶺防線,第二線的丹河防線,第三線的石長城防線。從軍事布局來看,廉將軍不愧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將,三道防線完全沒有可挑剔的地方。然而防線雖堅,卻是由人守的。趙國騎兵雖可與秦軍一戰(zhàn)高下,然步卒實力不及秦人,正面交鋒無法占據(jù)優(yōu)勢,因此才會初戰(zhàn)不利,丟失了二障城,前后死六尉,西邊壁壘被秦軍占領(lǐng),老馬嶺防線易手。當(dāng)時情況危急,朝中震恐,想必平原君比括更加清楚了。好在廉將軍立即調(diào)整策略,退守丹河?xùn)|岸,堅固壁壘,憑借著有利地形只守不攻。任憑秦軍如何搦戰(zhàn),只要趙軍不出,秦軍根本無可奈何。這兩年多來,秦軍止步于丹河西岸,再無法東進(jìn)寸土,正是由于廉將軍的策略得當(dāng)啊?!?/p>

原來布帛上描繪的正是上黨郡長平地區(qū)的山川地貌,俊朗的青年在地圖上指指點點,將整個戰(zhàn)場形勢分析給另一個人。

“廉將軍是軍中名將,征戰(zhàn)沙場多年,與藺相國并稱國中兩大支柱。當(dāng)初王上以他為主帥進(jìn)駐長平,正是考慮到傾國之事,除他再無第二人選。”對于青年的話,年長的人贊同地一邊點頭一邊跟了兩句。

“不過……”青年話鋒一轉(zhuǎn),卻沒有將話繼續(xù)說下去。

“不過?”年長的人從地圖上抬起頭來,注視著青年輪廓分明的側(cè)臉,他的相貌與他的父親有幾分相似,然而性格卻截然不同,至少從表面上看來是如此的。

“趙括,在本君這里,有什么話你但說無妨?!?/p>

似乎早在等著平原君的這句話,趙括臉上立刻露出了某種看不分明的曖昧笑意。

“平原君,軍中的糧草供應(yīng)如何?”他沒有順著對方的話講下去,卻將一個反問拋回給對方。

平原君先是愣了一下,然而很快就明白了過來。他輕微地?fù)u了搖頭,神情中卻沒有絲毫責(zé)怪的意思。

“我就知道,你來找我肯定不僅僅是簡單地談兵而已??磥硎裁词虑槎疾m不過你這個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的商人!”他重重地加重了商人這兩個字的語氣。

這樣的場景如此相似。平原君不禁想起,曾經(jīng)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場景與同樣的人進(jìn)行過一番交談。那時是趙孝成王四年,齊國稷下的馬適剛剛回到趙國,由邯鄲商人之子恢復(fù)馬服君趙括的身份,他在自己的府邸迎接了這位特意趕回來的年輕人。因為事態(tài)緊急,兩人之間沒有過多寒暄,平原君將趙括引入議事廳中,開門見山地將朝中形勢對趙括述說了一番。

“對于馮亭獻(xiàn)上黨一事,王上連日來找大臣商議,有贊同的,也有反對的,而其中平陽君是反對者中最為激烈的。”

“他上言道趙國坐收上黨十七城乃無故之利,秦國近年來對韓國蠶食不斷,此番陳兵野王,絕道上黨,正是其欲一舉而滅韓。馮亭獻(xiàn)地,不過是想嫁禍于趙。秦國,乃虎狼之國,若趙國接受獻(xiàn)地,秦國豈肯善罷甘休?他們一定會攻打趙國!秦趙相爭,韓國卻得以喘息。何故讓趙國軍士流血,而讓他國獲利?況且秦國富強(qiáng)、軍士勇猛,趙國與秦一戰(zhàn),不一定取勝。若失利,將是亡國之禍?!?/p>

“此番言論,讓王上無言以對,只能罷了朝堂,待明日再議。”

“哦……如此看來,王上是想接受上黨獻(xiàn)地,但又礙于朝中某些大臣的反對而無法做出決定?”

“正是如此。百萬之兵,攻戰(zhàn)逾年歷歲未見一城,今不用兵而得十七城,王上如何能不動心?”

“那么,平原君的意見如何?”

“武靈王當(dāng)初開疆拓土,正是胸懷強(qiáng)趙之心。如今能西受上黨,確是一樁美事。不過,平陽君的話也有一番道理。做為趙國的臣子,秦國的威脅不得不考慮,這上黨到底是接受還是不接受,一時真是難下決斷?!?/p>

“平原君想聽括的意見嗎?”

“本君快馬加鞭修書與你,正是想聽一聽你這個兵家首席弟子的意見。我料你一定有所主張,翹首等你回信,沒想到你自己從稷下回來了。既然你現(xiàn)在身在此處,想必一定有話想親自對本君說了。”

趙括嘴角勾起他那招牌式的夸張幅度,從懷中掏出一卷布帛展開,鋪在旁邊的木案上。

平原君湊近一看,竟然是以上黨為中心,涵蓋韓趙魏秦周邊各國疆域的地圖。

“括的意見,就在這方地圖之上!”

平原君瞇了瞇眼睛,在那一瞬間,趙括與他的父親,是如此地相似,仿佛兩個影子重疊在了一起。

年輕人的手指先后在地圖上點出了幾個地方。分別是已經(jīng)被秦國占領(lǐng)的魏國河?xùn)|地區(qū),以及近幾年從韓國攻取的少曲、南陽、野王等城。

“范雎能從魏國的逃亡罪人一躍成為大權(quán)在握的秦國丞相,深受秦王器重,是因為他向秦王獻(xiàn)了兩計:一個對內(nèi),一個對外。對外的一計名曰遠(yuǎn)交近攻,看似簡單,實則非同凡響。這一計改變了秦國自穰侯以來四處出擊、四面樹敵的軍事策略,轉(zhuǎn)而與齊楚等大國修好一心只蠶食周邊鄰國。近幾年,與秦接壤的韓魏兩國可謂國無寧日,與秦之戰(zhàn)毫無招架之力。平原君請看,這些是秦國從韓魏兩國獲得的土地,集中在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。若秦國再得到上黨的話……”

他的手指移到上黨腹地,然后向東越過標(biāo)注著山脈的南北向線條,最后停在邯鄲城的位置。

“如此一來,秦國對邯鄲基本上形成了北、南、西三面夾攻之勢。而上黨地勢高拔,為邯鄲西面天然屏障。一旦上黨高地被秦國攻取,可居高臨下俯視邯鄲。依范雎之策,韓魏之后,趙安能獨存?秦趙之間,終有一戰(zhàn)。決戰(zhàn)之日,秦軍從上黨入太行,穿過釜口徑,便是一馬平川,兵臨城下,頃刻可至。試問,若枕側(cè)臥虎狼,平原君能安睡否?”

一滴冷汗從平原君額上滑下。

“依括的意見,這上黨獻(xiàn)地不僅要接受,而且要盡快接受。”趙括注視著平原君,手指又移動到上黨郡南部的一個用朱色圈出來的地方?!盁o論秦軍從西路攻來還是從南路進(jìn)攻,此處皆為必經(jīng)之路。只要有一大將率軍固守此處不失,秦軍根本無法進(jìn)入上黨腹地,更無論邯鄲了。”

平原君低頭細(xì)看地圖,趙括的手指下赫然寫著長平二字。

他長長地呼出一口氣,抬起頭來眼神堅毅,似乎是已經(jīng)做出了決定。

“馬服一席話,令本君如撥云見日。我立刻進(jìn)宮覲見王上!”

他轉(zhuǎn)頭命人更換進(jìn)宮的朝服,卻又突然想起了什么,走近趙括用壓得極低的聲音問道:

“領(lǐng)軍大將何人合適?”

面對平原君的意有所指,趙括輕笑出聲。

“自然不是括這樣從未帶過兵,徒以父輩之名坐享榮華的小子。”

“本君可為你……”

趙括抬手制止了平原君尚未出口的話,此刻他的臉上已經(jīng)沒有了剛才那般明朗的笑容,少見地變得嚴(yán)肅起來。

“括感謝平原君的信任,不過括年少無威,即使平原君力薦,恐王上也不會將傾國之軍交予括手上。平原君不必?fù)?dān)憂,朝中有比括更合適的人選?!?/p>

“不過……”

“平原君,請相信括?,F(xiàn)在還不是時候。”

他的話異常平靜,而眼神卻更加幽暗了下去,似乎心中也有了某種決斷。平原君認(rèn)真地注視著眼前的年輕人,終于點了點頭。未曾帶兵也罷,年少無威也罷,他信任著眼前這個年輕人。不是因為他是看著他長大的,而是他很清楚,這個年輕人的才能值得托付整個趙國。

翌日,邯鄲城傳出消息,趙國接受了馮亭的上黨獻(xiàn)地。同日,廉頗受命,領(lǐng)四十萬大軍進(jìn)駐長平。

平原君透過眼前氤氳的煙霧,再度認(rèn)真地注視著眼前的年輕人。自那一次談話之后,轉(zhuǎn)眼已是第三個年頭。

兩年多來,秦趙相持于長平。一向標(biāo)榜戰(zhàn)無不勝所向披靡的秦軍被成功阻擋在長平的丹河西岸,這是其他保持著觀望態(tài)度的國家所沒有想到的。

對于長線作戰(zhàn)的秦軍,戰(zhàn)事的膠著消磨著他們的斗志和耐心,而以逸待勞的趙軍似乎并不著急。各國的輿論漸漸由當(dāng)初的一邊倒轉(zhuǎn)向了趙國??雌饋?,戰(zhàn)局似乎對趙國更加有利。

是的,僅僅是看起來。趙國內(nèi)廷的人知道,趙王是如何急于結(jié)束這場戰(zhàn)爭。

“近日王上對廉將軍的不滿與日俱增,責(zé)其拖延戰(zhàn)事,數(shù)度書信于將軍催他出戰(zhàn)?!逼皆曏w括為心腹幕僚,軍國大事皆以實相告。

“廉將軍作為軍事將領(lǐng),防御之策并無任何不妥之處。然而,眼光未免局限在了軍事上。”

平原君身體前傾,急切地問道:

“何意?”

“平原君方才不是言括乃一商人嗎?括的確好商,回國后雖礙于身份不能親往市場,不過心癢難耐,每日須得遣人代替括逛逛。”

對于趙括不著邊際的話,平原君的臉上沒有露出絲毫不耐的神情,他靜靜地等待著趙括的下文。

“市場中的黍米價格在一個月內(nèi)漲了三倍,而一些嗅覺靈敏的糧商已經(jīng)開始屯糧了?!壁w括不緊不慢地吐出一句話,不出意料地看到對面平原君的臉色徒然一變。

“括由是知軍中缺糧?!边@一次與之前似笑非笑地問向平原君的話不同,是平緩而篤定的陳述句。

“廉將軍在長平的防御之策非常完美。不過,孫子曰:兵久而國利者,未之有也。表面上,秦軍遠(yuǎn)戰(zhàn),所謂五圍十攻,秦國投入長平的兵力遠(yuǎn)多于趙,糧草壓力理應(yīng)更大。然而,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,鼓勵耕戰(zhàn),以牛耕田,以水運糧,軍士以戰(zhàn)功可受上地,作戰(zhàn)勇猛無畏,國富民強(qiáng),時也久矣。秦國本坐擁關(guān)中之豐,又加之司馬錯滅蜀吞巴,再添巴蜀之富,糧草足以供應(yīng)天下。而趙國境內(nèi)多山地,北地盡是草原牧馬之地,耕地少糧草乏,以趙國的國力,恐是拖不起了。這也是王上急迫的緣由。”

“……趙括,你果然不負(fù)馬服之名啊?!逼皆犃T趙括一席話,沉默良久,最后慨嘆一句。

“既然如此,你有何良策?”年長的貴族公子望向趙括時眼中似有期待。

“平原君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時候了?!?/p>

平原君愣了一下,想起了當(dāng)年趙括曾經(jīng)跟他說的話,他那時說還不是時候。

他像被人當(dāng)頭猛擊了一棒,睜大了眼無言地詢問著對面笑意盈盈的年輕人。

只見趙括雙手抱拳,俯身行了一個大禮。

“括不才,然若決戰(zhàn)秦將王龁,括有十足把握。”

平原君聞言喜不自禁,他立刻準(zhǔn)備入宮欲進(jìn)言王上以趙括為將,卻被趙括叫住了。

“勸王上換將的事,還是交給秦國來做好了?!?/p>

“交給秦國?”平原君充滿了疑惑,卻得到對方一個十分確定的回答。

“是的。必須要由秦國說服王上換括為將。”

看著平原君變得凝重的神色,趙括輕松地笑了一笑。

“其實括有另外一件事,需請平原君幫忙?!?/p>

“有何事本君能做的,盡管說來?!彪m然不知趙括究竟有何打算,平原君還是決心先問清楚幫忙的事情。

“幫括傳播一些流言。”

字號
縮小
18
放大
背景
目錄
設(shè)置
客戶端

第3章

作者名:華不注
更新時間:2024-10-14 21:54:16

談兵

荊軻騎著小馬回到馬服君府的時候,天色已晚。

他徑直穿過宅邸的大門,朝著書房走去。從市場上回來之后到書房匯報情況已經(jīng)成了他每日必行的事務(wù)。

從小跟著兄長在臨淄市集上討生活的荊軻,立志有朝一日定要揚(yáng)名天下。正是抱著這個志向,無望成為齊國稷下之首荀卿弟子的荊軻,轉(zhuǎn)而跟著曾經(jīng)的稷下兵家首席弟子馬適來到了趙國。本以為跟著馬適會有一番作為,誰知到了趙都邯鄲,竟然還是跟以前一樣每日流連在市場之內(nèi),這是荊軻毅然離開齊國之時萬萬沒有預(yù)料到的,簡直讓他把腸子都悔青了。

“你喜歡逛市場的話,自己去不就好了?”他記得自己當(dāng)時是這么反駁對方的。

“律法上禁止貴族進(jìn)入市場。我這也是沒有辦法?!睂Ψ剿坪踉缬袦?zhǔn)備,笑得一臉的不懷好意。

用貴族的身份當(dāng)擋箭牌?哼!根本就是借口。

荊軻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。

曾在齊國稷下學(xué)宮求學(xué)的馬適是邯鄲大商人之子,因為對兵法癡迷,不顧父親留下的產(chǎn)業(yè)遠(yuǎn)道齊國,拜師在稷下的兵家門下。三年間作為兵家的首席弟子,他還以“稷下習(xí)生”的身份任職于臨淄的市場,將整個市場做得風(fēng)生水起。荊軻記得臨淄市場上的質(zhì)人犀仲大人曾經(jīng)感嘆過,說馬適是一名天生的商人,可惜他終究不是一位屈居于市場之人。

“不是屈居于市場之人是什么意思?”他問犀仲。

“市場上來來往往這么多人,人頭攢動,分不清你我。倘若一般人沒于其中,便如一滴水融入大海,難覓蹤跡。但是那位稷下生不同:身在江湖之中,心在廟堂之上。即使藏身市場人海之中,也無法掩蓋他身上那股大人物的氣質(zhì)?!?/p>

“哦?”他歪著腦袋,對犀仲的話似懂非懂。

犀仲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,接著又說了一句。

“荊軻,你也跟他一樣,不是這個市場能留住的人啊……”

自己和那個人一樣?犀仲的意思是那個人可以帶自己離開市場嗎?

荊軻是因為犀仲的話才開始注意馬適。他當(dāng)初以為馬適是一位有著商人氣質(zhì)的平民,既然他所信任的犀仲如此評價他,或許有朝一日他會成為犀仲口中的大人物吧。跟著馬適到了趙國之后,荊軻才發(fā)現(xiàn)事實與他所想的正好相反。

馬適本來就是個大人物,他的真實身份是趙國大將軍趙奢之子,趙括。這個事實著實讓荊軻震撼了很久。

從小在市場中長大的荊軻,可以不知道孟嘗君、平原君之名,卻不能不知道趙奢這個名字,因為他竟然以少勝多打敗了天下第一強(qiáng)國——秦國。

荊軻對秦國的最初印象來源于兄長的描述,每當(dāng)他的兄長提到秦國時口中最頻繁迸出來的就是四個字:虎狼之國。除此之外,荊軻還從來自于韓魏楚的商人們那里聽到了不少關(guān)于秦國的可怕傳聞。在幼小的荊軻想象中,秦國人全部是可怖的樣子,長著老虎的頭、狼的身子。他們組成的軍隊,殘忍而勇猛,所到之處,攻無不克,戰(zhàn)無不勝。

幾乎在每一個男孩心中,都住著一位大英雄。在年幼的荊軻心中,那個英雄的名字就叫做趙奢。即使稍微長大之后,荊軻知道秦國人也和他們一樣長著人的樣子,他對趙奢這個名字的崇敬之情也完全沒有減弱。

荊軻做夢也沒有想到,在臨淄市場上遇到的馬適,竟然就是那個趙奢的兒子。趙奢去世之后,他繼承了父親馬服君的爵位,也就是說,馬適其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貴族。生于兵家,卻沉迷商道,在齊國以馬適的身份混跡于市場之中。回國之后,對市場仍念念不忘,甚至還讓荊軻代替他每日到市場上游逛。

如果犀仲大人知道真相,一定會很失望。那家伙根本就是身在廟堂之上,心在江湖之中。說不定地下有靈的趙奢將軍見到兒子這個樣子,也會很失望吧?

荊軻如是想到。

“喂?在想什么呢?”一張大手在他眼前晃了晃。

抬眼看了看眼前那位身穿華服,腰間別著五彩絲線香囊的俊朗男子,荊軻沒好氣地將今日在市場上的見聞一一匯報完畢,轉(zhuǎn)身正要走,卻被對方叫住了。

“你說對方將那匹小馬送給你了?”

“是啊?!?/p>

荊軻語氣里的理所當(dāng)然就好像對方贈送給他的僅僅是一枚價值不高的銅幣。在邯鄲,一匹兩歲小馬的價格相當(dāng)于一個中戶人家半年的收入。趙國人一向慷慨豪爽、以武為尊,那馬販子對荊軻頗為贊賞,最后竟將那匹小馬贈給了荊軻。

“據(jù)說還有千里馬的資質(zhì)?”

“馬販子是這么說的?!?/p>

“你先把小馬牽到龍煙所在的那個馬廄里。有空我倒要去看看是否真的是匹千里馬?!?/p>

馬服君府的馬不在少數(shù),根據(jù)馬的品級分為上中下三等,因此馬廄也相應(yīng)分為三等。龍煙是趙括在齊國稷下時所得的一匹北地的胡馬,按照品級來說,可謂千里馬中的千里馬,即使在趙國也難找出一二。像龍煙這種上上等的千里馬自然是在一等的馬廄。荊軻帶回來的小馬,能夠和龍煙同入一個馬廄,絕對是莫大的榮耀了,不過荊軻聽聞此言,卻是不耐地撇了撇嘴。

犀仲大人說他是一位天生的商人,而商人在給予的同時總是會想著從對方身上再拿回點什么。荊軻知道,那家伙一定還有下文。

“你順便把龍煙給我牽來,我要出趟門?!?/p>

果然,他就知道不會有平白無故的好事。說是順便,其實根本就是想讓自己給他牽馬。

“王全呢?”

平時負(fù)責(zé)給趙括牽馬的都是王全。

“他有別的事處理,不在府中?!?/p>

“切!”

荊軻悻悻地走出書房,簡直把他當(dāng)下人使喚嘛。在趙國的這兩年,如果不是跟著那家伙多少還能學(xué)點騎術(shù)和劍術(shù),恐怕他早就跑回齊國了。

===========

邯鄲平原君府。

房間四壁掛著紅色絲質(zhì)帷幕,帷幕間垂著裝飾用的青玉璧,角落里一只做工精巧的鎏金博山銅熏爐。圓形的承盤內(nèi)趴著大龜,龜背上馱著單腿而立的仙鶴,雙翅微張,曲頸向上,喙中銜著細(xì)長的爐座,托著半圓形的爐身。其上是博山形爐蓋,層巒疊嶂,有靈猴攀援、雙鹿追逐、熊羆相斗之形,最頂端的山峰中一羽衣仙人的身影若隱若現(xiàn)。群山起伏間升起裊裊輕煙,混合著高良姜、辛夷、香草等氣味的異香彌漫在整個房間中。

靠著房間內(nèi)一張長方形的大木案,兩個人正在進(jìn)行一番密談。其中一人看起來只有二十五六歲,眉目疏朗,身長七尺九寸,腰間系著五彩絲線香囊,一邊在木案上用手比劃一邊說著什么。另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側(cè)耳傾聽,偶爾插上一兩句。

他年齡大約四十歲,頭上戴著金冠,身上是彩繪云龍紋的錦袍,腰間垂掛著一串用紅色瑪瑙珠穿連起來,主要由五個形狀相同而大小遞減的白玉玉璜組成的配飾。

再看那方案之上,竟是鋪著一幅羊皮,其上描繪著一些彎曲起伏的線條,線條或呈山脈之狀,或呈水流之狀,中間夾雜著一些方形圓形的圖案,旁邊有文字注釋,清晰可辨。

“廉將軍在長平布置了三道防線,由西向東分別為第一線的老馬嶺防線,第二線的丹河防線,第三線的石長城防線。從軍事布局來看,廉將軍不愧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將,三道防線完全沒有可挑剔的地方。然而防線雖堅,卻是由人守的。趙國騎兵雖可與秦軍一戰(zhàn)高下,然步卒實力不及秦人,正面交鋒無法占據(jù)優(yōu)勢,因此才會初戰(zhàn)不利,丟失了二障城,前后死六尉,西邊壁壘被秦軍占領(lǐng),老馬嶺防線易手。當(dāng)時情況危急,朝中震恐,想必平原君比括更加清楚了。好在廉將軍立即調(diào)整策略,退守丹河?xùn)|岸,堅固壁壘,憑借著有利地形只守不攻。任憑秦軍如何搦戰(zhàn),只要趙軍不出,秦軍根本無可奈何。這兩年多來,秦軍止步于丹河西岸,再無法東進(jìn)寸土,正是由于廉將軍的策略得當(dāng)啊?!?/p>

原來布帛上描繪的正是上黨郡長平地區(qū)的山川地貌,俊朗的青年在地圖上指指點點,將整個戰(zhàn)場形勢分析給另一個人。

“廉將軍是軍中名將,征戰(zhàn)沙場多年,與藺相國并稱國中兩大支柱。當(dāng)初王上以他為主帥進(jìn)駐長平,正是考慮到傾國之事,除他再無第二人選。”對于青年的話,年長的人贊同地一邊點頭一邊跟了兩句。

“不過……”青年話鋒一轉(zhuǎn),卻沒有將話繼續(xù)說下去。

“不過?”年長的人從地圖上抬起頭來,注視著青年輪廓分明的側(cè)臉,他的相貌與他的父親有幾分相似,然而性格卻截然不同,至少從表面上看來是如此的。

“趙括,在本君這里,有什么話你但說無妨。”

似乎早在等著平原君的這句話,趙括臉上立刻露出了某種看不分明的曖昧笑意。

“平原君,軍中的糧草供應(yīng)如何?”他沒有順著對方的話講下去,卻將一個反問拋回給對方。

平原君先是愣了一下,然而很快就明白了過來。他輕微地?fù)u了搖頭,神情中卻沒有絲毫責(zé)怪的意思。

“我就知道,你來找我肯定不僅僅是簡單地談兵而已。看來什么事情都瞞不過你這個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的商人!”他重重地加重了商人這兩個字的語氣。

這樣的場景如此相似。平原君不禁想起,曾經(jīng)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場景與同樣的人進(jìn)行過一番交談。那時是趙孝成王四年,齊國稷下的馬適剛剛回到趙國,由邯鄲商人之子恢復(fù)馬服君趙括的身份,他在自己的府邸迎接了這位特意趕回來的年輕人。因為事態(tài)緊急,兩人之間沒有過多寒暄,平原君將趙括引入議事廳中,開門見山地將朝中形勢對趙括述說了一番。

“對于馮亭獻(xiàn)上黨一事,王上連日來找大臣商議,有贊同的,也有反對的,而其中平陽君是反對者中最為激烈的?!?/p>

“他上言道趙國坐收上黨十七城乃無故之利,秦國近年來對韓國蠶食不斷,此番陳兵野王,絕道上黨,正是其欲一舉而滅韓。馮亭獻(xiàn)地,不過是想嫁禍于趙。秦國,乃虎狼之國,若趙國接受獻(xiàn)地,秦國豈肯善罷甘休?他們一定會攻打趙國!秦趙相爭,韓國卻得以喘息。何故讓趙國軍士流血,而讓他國獲利?況且秦國富強(qiáng)、軍士勇猛,趙國與秦一戰(zhàn),不一定取勝。若失利,將是亡國之禍。”

“此番言論,讓王上無言以對,只能罷了朝堂,待明日再議?!?/p>

“哦……如此看來,王上是想接受上黨獻(xiàn)地,但又礙于朝中某些大臣的反對而無法做出決定?”

“正是如此。百萬之兵,攻戰(zhàn)逾年歷歲未見一城,今不用兵而得十七城,王上如何能不動心?”

“那么,平原君的意見如何?”

“武靈王當(dāng)初開疆拓土,正是胸懷強(qiáng)趙之心。如今能西受上黨,確是一樁美事。不過,平陽君的話也有一番道理。做為趙國的臣子,秦國的威脅不得不考慮,這上黨到底是接受還是不接受,一時真是難下決斷。”

“平原君想聽括的意見嗎?”

“本君快馬加鞭修書與你,正是想聽一聽你這個兵家首席弟子的意見。我料你一定有所主張,翹首等你回信,沒想到你自己從稷下回來了。既然你現(xiàn)在身在此處,想必一定有話想親自對本君說了?!?/p>

趙括嘴角勾起他那招牌式的夸張幅度,從懷中掏出一卷布帛展開,鋪在旁邊的木案上。

平原君湊近一看,竟然是以上黨為中心,涵蓋韓趙魏秦周邊各國疆域的地圖。

“括的意見,就在這方地圖之上!”

平原君瞇了瞇眼睛,在那一瞬間,趙括與他的父親,是如此地相似,仿佛兩個影子重疊在了一起。

年輕人的手指先后在地圖上點出了幾個地方。分別是已經(jīng)被秦國占領(lǐng)的魏國河?xùn)|地區(qū),以及近幾年從韓國攻取的少曲、南陽、野王等城。

“范雎能從魏國的逃亡罪人一躍成為大權(quán)在握的秦國丞相,深受秦王器重,是因為他向秦王獻(xiàn)了兩計:一個對內(nèi),一個對外。對外的一計名曰遠(yuǎn)交近攻,看似簡單,實則非同凡響。這一計改變了秦國自穰侯以來四處出擊、四面樹敵的軍事策略,轉(zhuǎn)而與齊楚等大國修好一心只蠶食周邊鄰國。近幾年,與秦接壤的韓魏兩國可謂國無寧日,與秦之戰(zhàn)毫無招架之力。平原君請看,這些是秦國從韓魏兩國獲得的土地,集中在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。若秦國再得到上黨的話……”

他的手指移到上黨腹地,然后向東越過標(biāo)注著山脈的南北向線條,最后停在邯鄲城的位置。

“如此一來,秦國對邯鄲基本上形成了北、南、西三面夾攻之勢。而上黨地勢高拔,為邯鄲西面天然屏障。一旦上黨高地被秦國攻取,可居高臨下俯視邯鄲。依范雎之策,韓魏之后,趙安能獨存?秦趙之間,終有一戰(zhàn)。決戰(zhàn)之日,秦軍從上黨入太行,穿過釜口徑,便是一馬平川,兵臨城下,頃刻可至。試問,若枕側(cè)臥虎狼,平原君能安睡否?”

一滴冷汗從平原君額上滑下。

“依括的意見,這上黨獻(xiàn)地不僅要接受,而且要盡快接受?!壁w括注視著平原君,手指又移動到上黨郡南部的一個用朱色圈出來的地方。“無論秦軍從西路攻來還是從南路進(jìn)攻,此處皆為必經(jīng)之路。只要有一大將率軍固守此處不失,秦軍根本無法進(jìn)入上黨腹地,更無論邯鄲了?!?/p>

平原君低頭細(xì)看地圖,趙括的手指下赫然寫著長平二字。

他長長地呼出一口氣,抬起頭來眼神堅毅,似乎是已經(jīng)做出了決定。

“馬服一席話,令本君如撥云見日。我立刻進(jìn)宮覲見王上!”

他轉(zhuǎn)頭命人更換進(jìn)宮的朝服,卻又突然想起了什么,走近趙括用壓得極低的聲音問道:

“領(lǐng)軍大將何人合適?”

面對平原君的意有所指,趙括輕笑出聲。

“自然不是括這樣從未帶過兵,徒以父輩之名坐享榮華的小子?!?/p>

“本君可為你……”

趙括抬手制止了平原君尚未出口的話,此刻他的臉上已經(jīng)沒有了剛才那般明朗的笑容,少見地變得嚴(yán)肅起來。

“括感謝平原君的信任,不過括年少無威,即使平原君力薦,恐王上也不會將傾國之軍交予括手上。平原君不必?fù)?dān)憂,朝中有比括更合適的人選?!?/p>

“不過……”

“平原君,請相信括。現(xiàn)在還不是時候。”

他的話異常平靜,而眼神卻更加幽暗了下去,似乎心中也有了某種決斷。平原君認(rèn)真地注視著眼前的年輕人,終于點了點頭。未曾帶兵也罷,年少無威也罷,他信任著眼前這個年輕人。不是因為他是看著他長大的,而是他很清楚,這個年輕人的才能值得托付整個趙國。

翌日,邯鄲城傳出消息,趙國接受了馮亭的上黨獻(xiàn)地。同日,廉頗受命,領(lǐng)四十萬大軍進(jìn)駐長平。

平原君透過眼前氤氳的煙霧,再度認(rèn)真地注視著眼前的年輕人。自那一次談話之后,轉(zhuǎn)眼已是第三個年頭。

兩年多來,秦趙相持于長平。一向標(biāo)榜戰(zhàn)無不勝所向披靡的秦軍被成功阻擋在長平的丹河西岸,這是其他保持著觀望態(tài)度的國家所沒有想到的。

對于長線作戰(zhàn)的秦軍,戰(zhàn)事的膠著消磨著他們的斗志和耐心,而以逸待勞的趙軍似乎并不著急。各國的輿論漸漸由當(dāng)初的一邊倒轉(zhuǎn)向了趙國??雌饋恚瑧?zhàn)局似乎對趙國更加有利。

是的,僅僅是看起來。趙國內(nèi)廷的人知道,趙王是如何急于結(jié)束這場戰(zhàn)爭。

“近日王上對廉將軍的不滿與日俱增,責(zé)其拖延戰(zhàn)事,數(shù)度書信于將軍催他出戰(zhàn)。”平原君視趙括為心腹幕僚,軍國大事皆以實相告。

“廉將軍作為軍事將領(lǐng),防御之策并無任何不妥之處。然而,眼光未免局限在了軍事上。”

平原君身體前傾,急切地問道:

“何意?”

“平原君方才不是言括乃一商人嗎?括的確好商,回國后雖礙于身份不能親往市場,不過心癢難耐,每日須得遣人代替括逛逛。”

對于趙括不著邊際的話,平原君的臉上沒有露出絲毫不耐的神情,他靜靜地等待著趙括的下文。

“市場中的黍米價格在一個月內(nèi)漲了三倍,而一些嗅覺靈敏的糧商已經(jīng)開始屯糧了?!壁w括不緊不慢地吐出一句話,不出意料地看到對面平原君的臉色徒然一變。

“括由是知軍中缺糧。”這一次與之前似笑非笑地問向平原君的話不同,是平緩而篤定的陳述句。

“廉將軍在長平的防御之策非常完美。不過,孫子曰:兵久而國利者,未之有也。表面上,秦軍遠(yuǎn)戰(zhàn),所謂五圍十攻,秦國投入長平的兵力遠(yuǎn)多于趙,糧草壓力理應(yīng)更大。然而,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,鼓勵耕戰(zhàn),以牛耕田,以水運糧,軍士以戰(zhàn)功可受上地,作戰(zhàn)勇猛無畏,國富民強(qiáng),時也久矣。秦國本坐擁關(guān)中之豐,又加之司馬錯滅蜀吞巴,再添巴蜀之富,糧草足以供應(yīng)天下。而趙國境內(nèi)多山地,北地盡是草原牧馬之地,耕地少糧草乏,以趙國的國力,恐是拖不起了。這也是王上急迫的緣由?!?/p>

“……趙括,你果然不負(fù)馬服之名啊。”平原君聽罷趙括一席話,沉默良久,最后慨嘆一句。

“既然如此,你有何良策?”年長的貴族公子望向趙括時眼中似有期待。

“平原君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時候了。”

平原君愣了一下,想起了當(dāng)年趙括曾經(jīng)跟他說的話,他那時說還不是時候。

他像被人當(dāng)頭猛擊了一棒,睜大了眼無言地詢問著對面笑意盈盈的年輕人。

只見趙括雙手抱拳,俯身行了一個大禮。

“括不才,然若決戰(zhàn)秦將王龁,括有十足把握。”

平原君聞言喜不自禁,他立刻準(zhǔn)備入宮欲進(jìn)言王上以趙括為將,卻被趙括叫住了。

“勸王上換將的事,還是交給秦國來做好了。”

“交給秦國?”平原君充滿了疑惑,卻得到對方一個十分確定的回答。

“是的。必須要由秦國說服王上換括為將?!?/p>

看著平原君變得凝重的神色,趙括輕松地笑了一笑。

“其實括有另外一件事,需請平原君幫忙?!?/p>

“有何事本君能做的,盡管說來。”雖然不知趙括究竟有何打算,平原君還是決心先問清楚幫忙的事情。

“幫括傳播一些流言?!?/p>